湖北鑫鼎峰雕塑有限公司诚介:吴为山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除了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之外,他几乎每天呆在工作室里十多个小时,创作了大大小小几百件作品,对于一个雕塑家来说,几百件作品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如果缺乏高涨的激情和执著的信念,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众所周知,亨利摩尔是个工作狂,是个在数量上堆积起来的大师,一生创作的作品是别人几辈子都难以完成的。吴为山思想活跃,凭着他对创作的投入和迷恋,无疑会给中国雕塑家树立一个新的标尺。
在当下的学术话语里,雕塑并非热门话题,这是因为当代艺术万花筒般的现状扰乱了视线,人们在走马灯一样的无序里产生出了深刻的焦虑,很多艺术家和批评家都把“前卫”和“先锋”当作旗帜,惟以“新”为圭臬,将艺术界看作竞技场,一味沉醉在观念、图式和媒材的翻新中,造成了手段与目的之间的断裂,不仅自身画地为牢,也设置了表达上的障碍,这样的趋向势必积淀为一种新的单向和单一。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多次谈到过中国当代艺术单一和单向的根源,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任何动作,均能在西方版本中找出线索,西方版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和全局性的,所以无论“前卫”还是“先锋”,只是相对于现状的权宜之计。其实,给中国当代艺术把脉的最简便方法是进行比较,从西方经验和我们自身的演变节奏上切入,便可看清,无论是大轮廓还是细部,情景都一样。
倘若断言中国当代艺术的成果是因为外部的推动力,显然是不准确的,但我们在哪个角度能够推断出它的演变发展是由于它的内趋力呢很多学者曾把当代中国的变化概括成“刺激—应变”模式,这只是一种说法,问题在于,接受某种现成的经验,能否有效地应用到自身的实践中理论上的种种争论是否有助于实践的展开我相信,任何理论预设皆有着乌托邦色彩,尤其在艺术创作中,实践的主体意义几乎是覆盖一切的。因此,当我们说中国当代艺术家能够并且必定超越理论预设,同样也意味着他可以超越存在中的单一和单向。